办事统计数据: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
2024年7月,四川省玉溪河灌区运管中心深入贯彻中央、省委省政府及博彩平台党组关于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”的部署要求,选派5名优秀年轻干部赴南充市营山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。近一年来,驻村干部们躬身入局,深耕乡土,把自己从“局外人”变成“局中人”,以脚步丈量民情,用实干回应期待,在埋头苦干中书写青春答卷,充分展现了玉溪河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。我们将通过专栏推出驻村干部故事,聚焦他们的工作日常、乡村变迁与成长感悟。
阎杰,男,28岁,中共党员,大学学历,由玉管中心2024年7月派驻至南充市营山县悦中乡天星村担任第一书记,开展帮扶工作至今。
用青春书写“乡村振兴答卷”
“天星”一名诗意盎然,却与山区实际形成巨大反差,那里物资匮乏,土地贫瘠。当夜晚山头灯火亮起,才真正理解这一名字的含义。
2024年7月,阎杰初到天星村, 便遭遇“村口情报中心”的“热情介绍”:“城里面来的习惯不了我们这里的生活”“小伙子白白胖胖的怕是肩不能扛、手不能提的……”等等,他的驻村生活就此拉开序幕。
把“难题”变“解题”,当好乡村振兴的“螺丝钉”。作为机关下派干部,阎杰起初面临“张不开嘴”“迈不开腿”的困境,习惯于在办公桌上俯首工作、对着电脑码字的他,与农村“人脉圈”格格不入。关键时刻,村干部用方言帮他“破冰”,让他意识到基层工作需要融入地方语言与文化。近一年来,他主动学习“土方言”,用脚步丈量全村7.37平方公里土地,通过大排查、入户走访等方式,对全村633户人口信息做到了然于胸,特别是105户脱贫户、155户低保户、7户监测户和21名特困人员等重点人群,不断收集他们的困难和诉求,建立需求台账,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;同时积极主动帮助村里老人代缴医保、开展农保认证、协助低保申请与复核、协调解决群众矛盾,争取资金进行饮水工程提升,通过帮助销售农副产品、开展果树嫁接等技术支持,惠及群众600余人。
把“被动”变“主动”,扎根基层干实事 。针对天星村地理位置偏僻、信息闭塞的短板,驻村干部学政策、训干部、强宣传。一方面系统学习乡村振兴、医疗、教育等政策,做“政策明白人”;另一方面组织村干部集中培训,通过开坝坝会、拉横幅、发宣传单等形式,开展医保政策、户厕改造、危房改造、农业知识等宣讲20余次,覆盖群众500余人次。确保把政策讲透、讲清、讲实。
以党建为引领,筑牢乡村振兴根基。严格落实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结合村级党建工作特点,创新组织生活形式,联合派员单位开展支部联建3次。积极争取党群阵地建设资金1.5万,强化“红色”引领“绿色”发展,注重村级后备力量培养,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,积极吸收优秀人员加入党组织,发展年轻党员1名、入党积极分子1名,储备后备干部3人,村党支部凝聚力显著增强。
从“破冰”到“融入”,从“适应”到“实干”,阎杰驻村的故事仍在继续。他用脚步、方言与真心,架起了机关与乡村的“连心桥”,也让天星村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。